这两周把《腾讯传》看完了,这本书去年出版的时候就想去看,但是一拖就拖到了现在,直到上周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路上遇到了堵车,车上实在无聊,就开始看这本书。我平时是比较喜欢看这类科技史或科技公司史的书,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读的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当时真叫是一个过瘾,至今还记得当时那种情景 —— 怎一个爽字了得,一口气连着两天在图书馆把这本书看完了。可是现在在看《腾讯传》时,已经没有了那种感觉,但最后还是在两周的时间里把这本书看完了,跟着吴晓波一起重温了一个伟大互联网公司(3Q 之后的腾讯)发展历程 —— 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个人认为给中国经济带来最大贡献的应该是两个方面:制造业和互联网。这十几年来,互联网公司上市造富神话,可以说是激励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投身创业大潮。互联网这个行业应该可以说是所有行业里面竞争最透明、最激烈的行业了,它成功冲破了国企垄断的壁垒、也幸运地战胜了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入侵,使得中国市场在全球显得独树一帜。从八十年代中国第一次连入到全球互联网开始,中国的互联网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 1999年左右,以新闻行业(靠广告挣钱)为基本生态,出现了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巨头;
  2. 2007年之后,出现了以应用平台为基本业态的大洗牌,门户们陷入“模式困境”,出现了成长乏力的态势,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别从搜索、电子商务和即时通信工具三个方向出发,到2010年前后完成了反向超越,成为“新三巨头”,它们被合称为 BAT。
  3. 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出现了诸如小米、美团、滴滴、头条的几个小巨头,百度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抓住机遇迅速衰退,互联网进入白热化时代 —— 腾讯阿里争霸时代。

曾经有段时间,我们感觉互联网行业好像机会已经很少了,各个方向都有巨头在做,可是在2014年,大数据开始火热,2016年,人工智能开始迅速走进了所有人的视野,斯坦福也开始设置数据科学的专业,美国中国的政府都开始发力,抢占人工智能的风口。可以这样说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开始进入人工智能争战的时代,估计在2020年左右也会出现几个像美团、滴滴、头条这样的小巨头,互联网行业似乎时刻都充满着机会,竞争也从来没有间断,稍不留心可能就会被对手迅速甩开。但腾讯似乎总能抓住这些热潮,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这本书就是带领我们去看一下腾讯这家巨头的发家史。

说到腾讯发家史,有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 —— 马化腾当年要以100W 的价格将 QQ 卖掉,可是别人只出50W,最后因为价格没谈拢,交易就没成功。那个时期应该是腾讯起家时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其他的公司,像网易通过卖邮件系统和广告、搜狐新浪也是通过卖广告已经过得很滋润了,甚至都开始到美国上市了,而腾讯当时还在破产边缘挣扎。腾讯在推出 QQ 之后,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后来随着 QQ 用户达到100W、1000W,需要越来越多的服务器,腾讯在其他领域挣的钱全都投入到 QQ 这个项目上了,但公司维持起来依然很艰难,幸好腾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拿到了风险投资,否则腾讯可能真的就不撑不下去了。

拿到投资之后的腾讯,暂时缓解资金的压力,但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变现途径,这种模式依然是不能持续下去的。腾讯甚至在一段时间里由于用户量暴增,不得不对每天的 QQ 注册量进行限制,在这期间,腾讯可以说被用户骂得要死,而且其他的竞争对手公司,像网易都开始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网易泡泡)来狙击腾讯,腾讯被迫只能继续开放 QQ 免费注册。腾讯在这段时间内依然面对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腾讯找到的第一个商业模式,就是与中国移动合作,当时中国移动刚从中国电信中独立出来,同样需要迅速找到一种商业模式与中国电信、联通进行竞争,于是乎推出了一个移动梦网的项目,腾讯从这中间拿到分成,曾经一度这个项目就是腾讯生存下去的基础(如果后来不是移动自己推出飞信并取消其他公司分成的话,恐怕腾讯也不会变得这么骁勇)。直到后来 QQ 秀的出现,这应该是腾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算是腾讯找到了第二个商业模式。QQ 秀是从韩国的一款产品中借鉴而来的,腾讯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中间进行了很多的微创新,腾讯自己都没想到这款款产品一推出就获得出乎意料的欢迎,腾讯推出第一个砖石系列以及 QQ 币等支付产品,这是腾讯第一次从 QQ 用户直接获取收入,腾讯这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 QQ 强大的商业价值。在很长的时间里,腾讯陆续推出了网游、棋牌、QQ 空间(偷菜)、QQ 音乐、腾讯网门户网站、搜搜等产品,大多数的产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腾讯过得是不亦乐乎,腾讯也基本上也形成了抄袭+微创新+对产品打磨这个套路,靠着这个套路,腾讯攻城掠地,到了2010年,腾讯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老大。腾讯自己过得很滋润,正所谓此消彼长,其他人过得就不如人意了,尤其是那些被腾讯抄袭并彻底打垮的公司。腾讯凭借自己 QQ 强大的用户基础不断抄袭(借鉴)其他公司的产品,并将其移植到自己的生态下,而被抄袭的企业后来基本上都跪了。

在当时,对于这位互联网老大,整个业界都是敢怒不敢言,当时很多创业公司在融资时,都会面对一个问题 —— 如果腾讯也做这个的话,怎么办?后来就出现了互联网史上比较出名的 3Q 大战。具体的孰对孰错,现在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不过这个事件显示了业界对腾讯的愤怒,腾讯几乎成了众矢之的。腾讯在这次危机中,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后来腾讯开始进入半年的调整期,后来决定拥抱开放(互联网的基本精神)。腾讯确定了”连接一切”的战略,开始开放自己的平台,也开始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陆续投资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像大众点评、滴滴、微票儿等等,建立了一个很强大的生态(又称腾讯系),现在也只有阿里可以与之抗衡。可以说,如果没有 3Q 大战,就没有后来的腾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之争中,就很有可能与百度一样被阿里甩到后面。所以说,遇到危机,如果能从吸取教训,那么在下次机会到来时就有可能抓住机会。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腾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点非常值得学习:

  1. 产品的打磨:腾讯应该第一个对产品这么重视的公司,毕竟腾讯的产品都是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腾讯的产品文化,很值得学习;
  2. 公司内部的赛马机制:这个机制本来是为了鼓励一些中层领导的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它最成功的产品就是微信,现在微信可以说是已经彻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

腾讯的成功,有很多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机遇 —— 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在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了一件不甘于平凡的事情。


读书中记录的笔记

中国互联网发生过三次“圈地运动”。第一次是在1999年前后,以新闻门户为基本业态,出现了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巨头”。2007年之后,出现了以应用平台为基本业态的大洗牌,门户们陷入“模式困境”,出现了成长乏力的态势,而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则分别从搜索、电子商务和即时通信工具三个方向出发,到2010年前后完成了反向超越,成为“新三巨头”,它们被合称为BAT。而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异军突起,互联网的用户重心从电脑端向移动端快速平移,由此发生了第三次“圈地运动”。—— Kindle Edition. loc. 151-156.

Notes: 1) 互联网的三个重要时期,现在理论上应该处于第四个时期—人工智能。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第一种武器:产品极简主义。—— Kindle Edition. loc. 183-183.

Notes: 1) 简单是美

第二种武器:用户驱动战略。—— Kindle Edition. loc. 188-188.

Notes: 1) 用户为核心。

第三种武器:内部赛马机制。—— Kindle Edition. loc. 192-192.

Notes: 1) 中层通过创新的产品可以实现超越。

第四种武器:试错迭代策略。—— Kindle Edition. loc. 196-196.

Notes: 1) 就如同小米提出的“快,极致,专注口碑”。

第五种武器:生态养成模式。—— Kindle Edition. loc. 199-200.

Notes: 1) 管理。

第六种武器:资本整合能力。—— Kindle Edition. loc. 204-204.

Notes: 1) 资本为公司生态服务。

第七种武器:专注创业初心。—— Kindle Edition. loc. 207-207.

Notes: 1) 勿忘初心

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史上,从1998年到1999年的两年间,是一个神秘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段,也就错过了一个世代。—— Kindle Edition. loc. 621-622.

Notes: 1) 正好与前两天雄安新区设立形成对比,当年人创业激情非常饱满,对成功很渴望,而现在的人则 2) 正好与前两天雄安新区设立形成对比,当年人创业激情非常饱满,对成功很渴望,而现在的人则变了很多。

OICQ在日后被业界评价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产品”,宣称其系统架构在用户发展至亿级时仍然能够支撑。唯有张志东清楚其中的艰辛,所谓的“天才”都是靠徐钢武、吴宵光以及后来无数工程师不断“重写”和优化的结果。“用户快速增长,性能瓶颈不断出现,为了不让用户失望,逼得团队不断优化性能,不断克服瓶颈。说到底,都是逼出来的结果。”张志东日后回忆至此,无限感喟。——
Kindle Edition. loc. 814-818.

Notes: 1) 传言并不准确,系统后来还是zuole 很多优化的,技术是为业务而服务的。

这就是创业到第20个月的腾讯:在走了一段弯路之后,它找到了核心产品,拥有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和一个可爱的品牌形象,它还不知道该如何盈利,不过已经有人愿意为它的未来买单。—— Kindle Edition. loc. 1121-1122.

Notes: 1) 腾讯的发展着实曲折,没有盈利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是会面对资金匮乏的过程情况,可是那么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在初创时期又有几个能直接就找到盈利模式的。

市场在不停地变化,企业所在行业的利润来源区也不停在变,企业必须随着利润区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企业设计和盈利模式。(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利润区》)—— Kindle Edition. loc. 1125-1126.

Notes: 1) 多观察其他领域的盈利模式,说不定就会找到一些借鉴之处。

在腾讯的历史,乃至中国互联网史上,QQ秀都堪称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它可以被视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一次“东方式应用创新”。腾讯不是这一创新的发起者,可是它却凭借这一创新获得真正商业上的成功。而比商业利益更有价值的是,QQ秀让腾讯与它的亿级用户建立了情感上的归属关系。—— Kindle Edition. loc. 1422-1424.

Notes: 1) 没想到qq 秀启到的作用竟然这么大,虽然不是腾讯首先提出的,但腾讯却将它利用得淋漓尽致。

围绕“QQ人”,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是腾讯商业模式的本质。—— Kindle Edition. loc. 1461-1462.

Notes: 1) 人们需要的聊天工具并不是只有聊天的功能。

程苓峰敏锐地窥视出了腾讯多元化战略中的一个特征:紧盯市场动态,以最快的方式复制成功者模式,利用QQ用户优势进行后发超越。—— Kindle Edition. loc. 2030-2031.

Notes: 1) 腾讯在开始形成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也给腾讯未来带来了很多的负面问题。

“模仿而不创新”“以天下为敌”和“拒绝开放”便成为腾讯的“三宗罪”。—— Kindle Edition. loc. 2043-2043.

Notes: 1) 腾讯在最开始时,不断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一直在盈利而发愁,直到qq 秀的出现让腾讯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可以通过用户导流量、从用户身上获取利润的。qq 秀也是腾讯借鉴的商业模式,让腾讯开始尝到了甜头,在后来腾讯慢慢形成了后发制人,由于自己强大的用户规模,明目张胆抄袭他人的商业模式,近而在一段时间甚至成了全民公敌。

腾讯在此次事件中所遭遇到的舆论攻击更让马化腾一度意兴阑珊,在访谈中,我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他的困惑与郁闷,甚至在某些时刻,他的价值观都有点动摇。正如黑格尔所言,获得认可的欲望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愿望,马化腾一向自诩为产品经理,日夜所思皆是用户体验及得到他们的认可,然而,就是在这个层面上,他遭遇了致命的质疑。—— Kindle Edition. loc. 3676-3679.

Notes: 1) 3q 大战之后,腾讯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从一个封闭、向全行业开战的平台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也使得腾讯能够在下一波互联网战争中(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失去自己的先机,反观百度,已经落后了很多。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马化腾,《给全体员工的邮件》)—— Kindle Edition. loc. 3683-3684.
Notes: 1) 换句话说,对的东西并不一代被认同。

无论是年轻化方向、娱乐社交战略,还是场景化通信的打法,QQ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玩法渐渐清晰,与微信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明朗。通过完善两大社交平台的生态,腾讯用两条腿走路的整体布局成为可能。—— Kindle Edition. loc. 4245-4247.

Notes: 1) qq 是偏年轻化的一款产品,功能太多,对于成年人来说甚至有些臃肿,但微信就会简单很多,遵循互联网的极简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