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只不过多了些毅力罢了
本文是关于技巧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悟出的一些方法论,满满的正能力,但有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书中提到的那些技巧,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做到,正如作者所说因为别人都睡着,你醒着那么你就是杰出的
。方法其实还是那种最简单的方法,简要来说就是行动+坚持,这也是最难的方法,因为坚持是最难的。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想要效果的人就认为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就如作者学习英语一样,而对于大多数那些坚持不下去的人来说,他们感觉这就是在扯犊子,正所谓方法因人而异。如果一味地去追求 XX 天精通 XX,其实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从入门到放弃。
写着写着突然想讨论一下关于读书这个问题,在自己的印象中,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主动去读书应该是在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现在已经忘了当时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在那个暑假里读了好几本书,记得当时读了《三国演义》,在读完《三国演义》时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四大名著里写得最好的了,搞不懂为啥是《红楼梦》。而《红楼梦》这本书当时是强迫自己看下去的,这点还是有印象的,但当看到三十回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基本上晚上睡觉前都在读。当然,现在对于其中很多的细节都已经想不起来了,书中很多的故事也忘得差不多了,当年背了很久的《葬花词》也记不起几句了。我现在唯一有印象的,可能就是当时那段时光每天都在看书的场景(虽然是小说 :joy:),回忆起来还是很怀念的。再后来,上了高中之后,基本上就没有自己自主支配的时间,也就再也没有怎么看过书(非学科类的书)了。这就是在大学之前我与书的故事,很简单,但事实上,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怎么去读书,也不知道读这些书对自己有什么用,只是被书中的故事吸引而已,当然也就没有像红学研究者那样去思考这本书后面的故事。
到了大学之后,自己看的书也不是很多,其实是很少,这是我关于大学的遗憾之一,并没有在看书上花太多时间,大学四年自己看的书应该不会超过二十本。忘了是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当时室友买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我在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对他不屑一顾地嘲笑了一番,当时感觉看书还需要学习、还需要让一本书来教你?看书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吗?当时还没有开始接触豆瓣,并不知道在豆瓣上评分8.5的书意味着什么。
再后来,到研究生之后,记得在研一的时候,因为看了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对书中提出的观点感觉感觉很新颖,就把陈老师其他的几本书都看了一下,之后又看了一些小说以及吴军老师的书。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有两本书突然很火,一本就是本文所说的《技巧》,另一本是《精进》。自己也就买了这两本书开始看,刚开始看的是《精进》,但是由于精进太偏方法论,理论更多些,感觉是需要在很安静的环境下看才比较好,所以到现在也就只看了一半,而《技巧》这本书都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宿舍或者公司读起来都很适合,所以虽然先看的《精进》,结果还是先把《技巧》看完了。《技巧》的作者 Tinyfool 是一个看过很多书的人,在书中也讲了很多看书的方法,而恰巧《精进》这本书的作者也讲了很多关于读书这一块的内容,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读书、如何读懂一本书,在这一块,这两本书是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之前,我曾经想过,每看一本书,就做一个思维导图,到最后发现我做的思维导图压根没有别人做得那么好看,自己反而花了太多时间在思维导图的表达和形式上,开始觉得这并不是看书的一个好方式。
现在慢慢觉得关于读书这件事,第一步应该是选书,并不是评分高的书我们就应该去读,选书应该因人而异,读一本书我们是需要知道这本书解决我们哪方面的困惑,带着问题去读书,比如一些哲学类的东西在现实中可能无法找到解决方法,我们只有去借鉴前人的经验,但是也要明白一点:任何一个作者也是有其时代和历史局限性的,书中的答案并不定是正确的答案、并不一定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在选书上要选对自己有帮助的书,读书肯定是为了让自己收获一些东西,有些书可以解答自己的心理困惑,有些书可以讲述一些技术,也有一些书可以教给我们一些方法。但最关键的是自己要去思考和应用,对于提供书经验方法的书,我们可以学以致用;对于能解决一些困惑的书,我们要去思考这本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哪个角度出发以及中间论证的逻辑性等,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现在回想起来,大学那时候的想法其实是很幼稚的,其实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就已经明白了读书的真谛,很多东西还是需要慢慢体会、慢慢积累、不断完善。
下面是《精进》作者采铜发的一段微博。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喜欢画一个思维导图还原书中的主要观点。还有人会写一个书评,去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对还是错。可是,作者的体系是他的体系,你无法直接受用;而观点的对错,对,是他对了,错,也是他错了,跟你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评个所以然出来呢?读书时,你更应着眼的是,这本书对你自己的意义。具体来讲,就是从“我”的需要出发,像一个探险家/考古学家/盗墓者/松鼠一样从各种书里探测、挖掘三种东西:原则、方法、素材。原则:书里有什么做事的原则是我可以借鉴的。方法:书里提供了什么做某事的方法。素材:书里提供了什么故事案例可以用来填充我的框架。这三样东西有些是在字面上,作者写明的,更多的,是深埋在文本之下,需要由你用你的洞察力去找出来。你读到的书是一整体,而你需要把它打散,找出你所需要的碎片,或原则,或方法,或素材,然后在你脑中拼接成型。——采铜微博。
下面的内容是自己在看书时,做的一些笔记,主要摘抄的书作者的观点以及个人的一些读后感。
希望
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希望。
- 前妻的故事
- 虽然学历低、家庭背景差,但是却有着一颗改变命令的心(这点很多人都有);
- 她之所以从一个理发学徒变成一个年薪40w 的程序员(这个工资目前在程序员中并不算很高),但却很努力,而且不怕嘲笑,不懂的东西会虚心请教,最重要的是她能一直坚持下去了;
- 改变命运的心大部分人都有,但是一直把努力和不懂就问的品行坚持下去的人却很少。
- Sycx 的故事
-在互联网大潮之下潜行的成功创业者- 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并不直接服务于用户,而是服务于产业,让互联网与一些具体的实体产业结合,这种商业模式可能不太好理解,但确实是互联网创业比较容易成功的地方。
- 冯大辉的故事
- 我不想做一辈子咸鱼,我构建我的个人品牌是希望积蓄力量,帮助我未来做事情;
- 无论加入的平台多么牛逼,只有自己踏踏实实做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 机会总是留给哪些不精明的人
- 作者用一个身边人的例子(一位腾讯的早期员工)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有时候人太过于精明,反而会忽略一些其他东西,从长远来看并不见得对自己有益(当然这个人的经历有很大运气的成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并不甘于平庸,而且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弃稳定的工作)。
-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应该少一些浮想和幻想,多关注关注自己真正关注的东西,改变自己的心态。
- 每个人都不完美
- 对他人要宽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他人,人无完人;
- 对自己宽容:不要急躁,先承认现状,然后慢慢改进,才能平静地追求持续稳定的改进。
- 我们能给世界留下什么
- 作者简述乔布斯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经历做了一些思考,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经历各种起落,任何人都有烦恼,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 faith,有没有 calling,遇到困难时,有没有选择 fight。
- 年轻是什么
- 年轻是永远的积极向上、挑战自己、对世界继续充满好奇,希望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充实,同时充满新鲜感,而老则相反,我们自己永远有选择的权利;
- 学习任何一个东西哪怕需要3-5年,但因为我们至少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去学习,所以去学习任何一个我们有兴趣的点都是完全可以的。
- 身上的赘肉和自己的困境一样
- 困境同样也不是一天之内降临的,也是慢慢积累的,找到解决办法,沿着一个既定的方向,慢慢来;
- 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你们不胖,但是人生本是逆水行舟,当你停止前进的时候,你就老了,你就死了。
- 疼痛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
- 《异类》中谈论的一万个小时理论,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万个小时,而是不断冲破舒适区的一万个小时;
- 成长是由疼痛感的,就像爬楼梯,如果你可以轻轻松松爬5层,那么爬6层楼也许你会开始喘粗气,7层楼也许就会累了。那么5层就是你的舒适区,你每天都爬5层楼的话,就是坚持,而每天都试图多爬一层,这就是成长;
- 爱上成长,就是爱上那种疼痛的感觉,爱上那种感觉,就觉得自己一往无前、不可阻挡…..
- 坚持本心,但不要拒绝任何改变
-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一边追寻着改变而一边又畏惧着改变的;
-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觉得更幸福的模式不是找到一个好工作安稳一生,而是学会不停地改善自己,挑战自己的方法,然后用前进迎接这个世界一切的改变,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直面前行。
- 劫后
- 有些东西无法预料,重要的是活好每一天。
- 尽可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会背单词、不会游泳,那就是自己得到的欲望不够强烈;
- The world is a playground. You know that when you are a kid bu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everyone forget it.
- 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有些人活得很快乐,而有些人却很疼苦。
我们的伟业,是次序不断地改变自己
- 作者学习英语的历程,很有借鉴意义
- 作者并不是一个语言天赋很好的人,英文底子也不是很好,但最后却可以在两年内达到听说读写与外国人交流都没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作者的技巧也就两点:循环渐进+坚持(过程很痛苦,但是回忆起来却很快乐),中间最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当你感觉痛苦时,这时候就是成长;
- 虽然作者使用的是硬学,但要注意循环渐进,要由浅入深,而且不要急躁,作者看美剧突破无字幕用了半年,听 Postcast 突破也用了一个月;
- 在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去努力达到这个目标,这样才有方向性;
- 一切痛苦都不是痛苦,一切辛苦也都是快乐。
- 掌握”学习曲线”,终身学习
- 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即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终身学习者也只占很少一部分,如果你是终身学习者,你可以秒杀一个领域里的你的同侪,终身学习是没有极限的;
- 学习曲线,当开始比较平,但是当你对一个东西了解以后,后面就是一个加速度过程,在开始的学习中,要设定合适的基准,不要控制太狠。
- 锻炼你的大脑
- 人有两个大脑,一个深思熟虑、功能非常强大;另一个比较像远古的动物,不太懂事,但它非常快,有点像反射,我们应该远离远古的大脑;
- 当你觉得难受时,你的大脑就在进化,无论在任何时候你觉得轻松,你都在使用你的习惯;
- 二手知识的问题
- 对于二手的知识的建议:一定要自己去看书,去看一手的东西,因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失真;
- 书读多了,读傻了,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读懂书;
- 读一本书是要了解它的精髓,明白作者的心思,明白为什么这么写,学会一些思维方式、方法论或者一种思想感情,而不是会背几个段落。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你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思考,用思维或者实践践行了书里面的理念,那么这本书,你就真的读懂了。
- 学思关系
- 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思考,比如,在看经济学的书的时候,学着利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旅行去见世面,去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跟书上的描写做对照,这也是思考;
- 看一本书,去吸收消化它,将它变成自己的理论,去验证它。
- 阅读中的模型和数据
- 一般来说,读书会给我们两种情形的收获:一是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给我们展现一个新的思维模型,另一个是在现有的思维模型下,给我们数据,让我们对现有模型更精通、更确信。
- 理性地设定目标
- 再设定目标时,要设定一个长期目标,这个目标要有一定难度,让它指引着自己前进,当达到之后,再设定一个更大的目标;但近期目标一定要是可以达到的,每次完成一件事,成功了然后就会获得成就感,这会激励我们努力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才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之中;
- 人的学习曲线是一个二次函数,刚开始设置的短期目标比较低,然后慢慢提高,慢慢提高,追求在整个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每一个短期目标都可达成,从而进入长效的正向循环之中,追求”乐学”和先慢后快的加速度运动过程之中。
- 追求积累的力量
- 我一直思考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是,扔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会有任何捷径,我不知道任何捷径,我也不相信任何捷径;
-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成功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毕生追求的目标。然而,这几年,我才慢慢明白,成功只是完善自己道路上的一个过程,没有尽头,爬上了一座高山,还有另外一座高山在等你。每一次你获得成功之前,都无不重要,获得之后,无非就是一个廉价的会议而已,你要追求的是自己的不断完善,这才是无尽的旅程。
- 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
- 人和动物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人会思考,会将知识进行传承;
- 应试教育只是学习一种方式而已,并不是学校教育学习的东西就够我们使用了,毕业了之后就不需要学习了,实际上,在学校教育结束,我们还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看书,因为,在这个时代,大学毕业,竞争才刚刚开始;
- 对于任何一本好书,它的价值都远远大于它账面上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获取一本好书,获取其中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更合理的决策;
- 在书读太少的前提下谈优劣是一个笑话,在读得太少的前提下谈选择又是另外一个笑话,我们需要在阅读中不断的认识自己。
- 时间和节奏的力量
- 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紧张,但是核心的问题不是时间本身,而是你能不能把握到节约时间的工作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有规律有计划;
- 你可以试一下,学会每天都花固定的时间做一点点改进自己的事情,一年时间,你的改进就非常惊人,而你同时也会明白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荒废。
- 不要被你受的教育束缚
- 不要相信某某东西很难,只有研究生博士才能学会这样的鬼话。实践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我们要摆脱应试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从自身出发,从终身学习出发,仔细思考,自己的人该怎么渡过。
前行的力量
我可以接收我自己沉沦一天、两天、三天,我决不能接收自己一直沉沦,我还没有死,所以,我不会停止前进,你们呢?
- 比你聪明的人大多数也比你勤奋,你看不到的东西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 个人发展上,虽然个人的出身、家世背景对个人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你足够努力,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你完全可以过得很好。
- 工作如何和个人成长相协调,写到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毕业不足五年的朋友们
- 工作无聊,不是个人无聊的原因,有些人是可以把无聊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甚至脱颖而出的;
- 对于校招的学生,当你在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之后,你必须要明白,你学历的价值在慢慢消退,慢慢地大家就会用一个对社会人的要求来要求你。
- 工作方法篇:任务分解
- 任务分解,尤其对于复杂问题,非常重要;
- 任务分解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这个复杂问题思考的过程,只要经过深入的思考,你才能对这个任务进行分解。
- 为什么有些人用一年时间获得了你十年的工作经验?
- 优秀的人不但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是不可阻挡的;
-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异类》的理论是只有当你刻意去学习,不停地从自己舒适区跳出来,忍受一种痛苦和煎熬,改变自己之后,这样你付出的时间才算数;
- 如果当你在工作处理工作时,感觉很轻松,其实这时更应该有种危机感,因为这个时候其实你并没有在成长,只是在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已。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可以去提高自己:一是找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做一个副项目提高自己。
- 改进自己从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 总之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
-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更应该通过外力的辅助让自己坚持一下。
- 这是一个协作的世界
- 在协作的世界里,很多你想做的事情更容易完成。
- 字是一个一个写出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 走到天竺,分三步。第一步,开始走;第二步,走;第三步,到了;
- 实现自己计划的路上有多少辛苦。有多少磨难,你如果不上路,恐怕永远无法知道。
- 急与快的区别
- 欲速则不达,最好的方法,就不疾不徐,认真回到内心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什么是自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什么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 沟通是因为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要生活在一起,要在一起做事情,所以我们要相互交换意见;
- 沟通的目的并不是要战胜别人、说服别人,而是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就事论事,大家再一起寻找其中的平衡点。
- 接触微博你节约了时间,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 耽误不耽误时间关键个人的计划,一定要保证事情优先,娱乐在后的原则,在保证自己计划、事情完成的情况,娱乐并不是坏的影响。
- 理清头绪,找到节奏
-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很多压力,有时候甚至解决一个问题,又接着出现更多的问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是需要思考、反思的,因为我们可能一直都没有直面真正的问题,做事情没有头绪,没有节奏,没有方法,当我们认为自己在辛苦工作,但却有从不思考为什么会一直做不好?
- 我们不应该在泥潭里坚持,而应该去积累,积累改进,积累思考跳出泥潭,去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 哪里真有什么信息过剩,你过省吸收的是垃圾,你需要的信息你根本没有获取够
- 明白一点,信息从来没有过剩,我们只是沉迷在噪声里;
- 在合适的时间掌握稀缺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微信的小程序刚刚出来,在第一时间去学习、去应用,顺便写一些文章、做一些实用的东西;
- 深度挖掘信息的价值,如比看一本书,应该从中学会新的思维方法,将书中的方法论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这样才是读懂了这本书;
- 什么信息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从自己成长的角度去考虑。
我们都生活在生活之中
- 这世界上有无数的路,你走你的好了,别人怎么走跟你无关
- 看完这篇文章,想起了一句话,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只能陪你走过一段距离。确实是这样,初中、高中时要好的朋友,等到工作了还有多少依然保持不错的联系?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大家会渐行渐远;
-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条路,有很多路可以通向成功、幸福和快乐,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路,别人走什么路,其实跟我们关系并不大。
- 自信心要如何培养?
- 第一,要相信一点,其实大家都一样,我并不比大多数人聪明,同时也不比大多数人傻;第二,一次次的正反馈会增大我们的自信心;
- 要平时所有优秀的人,不要认为他们有什么天赋,学习优秀的人的做事方法,让自己也变得优秀,这才是进步。
- 所有人都伤害不了你,伤害你的总是你自己
-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标准,不管你多厉害,你也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找到自己真正在乎的标准。
- 这世间并没有一种东西叫做拖延症
- 拖延症这个概念确实是有害的,我们每个人的拖延都有无数的原因,如果我们不去分析拖延的具体原因,只是以拖延症来自我安慰,那么拖延症永远都无法得到解决。
- 拖延症,有一些情况是因为心理原因,有一些情况是因为自己把计划定得太死太严,不太合理。
- 笨鸟先飞,但聪明的鸟飞得更快怎么办?
- 笨鸟先飞,只是为了比自己昨天早到,要注意这里比较的对象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选错了比较对象,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 人活着,只是为了吃饱穿暖吗?如果只是这样,会不会太容易了?其实动物园里的猴子也可以吃饱穿暖,但是,这有什么意思?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目标,要不人生岂不太无聊。
- 梦想总是那么美好的,奈何你总是死在路口
- 不去出发、不去努力,你怎么知道梦想不会实现。
- 到底有没有寒门上升的阶梯?我们有没有希望?
- 社会发展到现在,阶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在固化,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
- 成功并非只有一个标准
- 对于人生来说,对于个人的成功来说,作者认为持续成长和内心平静。持续成长就是不断地去提升自己、越过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内心平静就是 follow your heart,寻找内心的快乐。
- 环境和你个人的关系,君子反求诸己
- 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另一角度想,如果一个和马云有同样生活经历的人,是不是也能有马云一样的成就呢?恐怕正常人都会觉得不太可能,同样也可以看出在人生中个人的影响力。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自己的之前的生活环境已经是无法改变了,现在能改变的只是自己了。如果只与自己做比较,影响自己发展的,只有自己个人;
-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由于我们的起点都不是很高,我们稍微努力一些成果就会很惊人,就跟在学校里提高学习成绩一样,差生稍微努力一下,效果会非常惊人的;
-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能真正沉下心去做事的人并不多,只要稍微努力努力,我们就可以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大多数在睡觉,你醒着你就是杰出的。
- 《细节决定成败》的贡献和流毒
- 与其一味地追求细节,更重要的是应该分清主次。
- 改变不会在一夜降临,有耐心的人才能看到花开
- 这世界上所有的变化和成长都是非常缓慢的,也只有这些缓慢的变化和成长才能慢慢积累,慢慢积累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外部条件解决后,你会发现最大的阻碍永远是你的内心
- 如果外部条件解决之后,其实到最后你发现你没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外部的条件,而是自己的内心。举个例子,在以前,如果你考不上耶鲁那你就上不了耶鲁的课,但是后来 MOOC 出现之后,你可以免费地去学很多名校的课,但是你最后发现你并没有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你并没有那么想去上。记得在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听说公开课这个概念,第一个看的是那个哲学课《死亡》,很明显我并没有坚持下去,直到现在,已经到研三了,也没有一门公开课坚持看完过。But now,我发现再不能这样下去了,那些对自己很有帮助的课,需要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督促自己坚持下去。
- 寻找和突破心障
- 当你想做一件事,当时并没有去做,而且阻挡你的并不是金钱这些外部条件,那这是什么?可以称之为心障;
- 很多东西都可以算作是一种心障,比如学习成本的问题、不追求美好的生活。关于学习成本的问题,假如说学习一门语言或技术需要花费2年,但是我们可以用五年,甚至十年,那这合算吗?聪明人都知道,这怎么算都是合算的,更何况如果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可以用一辈子的,那这就更划算了,或者更详细算一下,英语熟练之后给你带来的好处,这就可以成为你学习的动力。
公众号
个人公众号(柳年思水)已经上线,最新文章会同步在公众号发布,欢迎大家关注~